首 页 | 领导活动 | 文明创建 | 乡风文明 | 港城好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教育 | 文明巡礼 | 视频之窗 | 志愿者注册
主题活动 | 高层动态 | 文明长廊 | 文明播报 | 他山之石 | 宣传信息 | 我们的节日 | 图说文明 | 原创评论 | 公示公告
主题活动 more...
1622708098(1).png
未标题-1.jpg
360截图20191114155702059.jpg
c07asTW.jpg
hrb_20181029_bg_01.jpg
slider-1.jpg
1.jpg
中国文明网首页 > 时代新人  
“绳结之花”生指间
发表时间:2022-09-22   来源:秦皇岛文明网

  红砖青瓦,石道古风。9月8日,记者走进这样一间装修古朴的小院。推开木门,满院鲜花,浅池石井,果树葡藤,一抹浓郁的中国风映入眼帘。这就是位于北戴河艺术村的“中国结艺术馆”。

  穿过庭院,走进展馆,七彩的南瓜,糯叽叽的大粽子,圆滚滚的小猪,各式各样的中国结……屋内上千种绳结作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指衔红绳,流畅地绾、结、穿、绕……绳结艺术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静正忙着编织她的新作品。

  “这一个小小的中国结,看起来简单,但学习起来可不容易。”今年65岁的孙静自幼喜爱编织,但真正开始系统地钻研绳编技艺还要追溯到1995年左右。当时还在单位办公室工作的她,对绳编艺术十分喜爱,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但那时,想要学习“中国结”,没有培训班可报,能查阅的资料也寥寥无几,她只能凭借自己的一腔热情一点点地学习摸索。

  2015年,退休后的孙静和丈夫在北戴河艺术村租下房子,改造成展馆和工作室。平时她会组织很多活动,邀请中小学生来参加,给同学们讲解绳编的起源以及绳编的历史文化,展示绳编技艺及绳编作品的魅力,进行手把手的教学……

  “有时候展馆也会来外国友人,他们对于绳结艺术都非常喜爱,能够将中国的绳结文化推广出去,是我特别高兴的事。”孙静说,每年夏季,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她这里来参观、学习。几年前,她还曾受到吉林大学邀请,教授外国留学生绳结技术。

  “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文化沉淀使绳编艺术蕴涵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它不仅是美的形式和巧思的结构展示,更是一种自然灵性与人文精神的表露。”孙静说,绳结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一种,始于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 如“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万字结”“琵琶结”“吉祥结”等等。而家喻户晓的就是大红的中国结,家有喜事、乔迁新居、新春佳节,中国结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饰品,寓意吉祥如意、幸福圆满。

  “好的作品三分编,七分调。每个绳结的大小,固定的松紧,结与结的搭配,都要靠编织者自己来创作。编结很快,调起来却很慢,绳子的松紧交织,绳子的色彩变化,都蕴含着编织者的巧思。”孙静说,手工结不会做到完全对称,一个地方大一些,一个地方小一些,都是常有的事,但是正因如此,手工结里才蕴藏着动感和生命。

  “我正在研究新样式,给仿古玉配上绳结,做成项链。”相对于传统编织,孙静更喜欢创新。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国结只是拿来观赏,讨一个吉祥如意的彩头。实则不然,中国结的种类很多。多年来,除了传统的中国结,孙静的巧手编织出上千种日用品和装饰品,除了观赏性还兼具实用性。手链、项链、放在车上的吉祥物、用来装东西的编织袋、戴在头上的发箍、遮光用的灯罩,甚至缝制在衣服上的盘扣等等。

  在孙静的绳编生涯中,她不断追求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基础结上有所延伸,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形状图案。

  “结艺不仅是一种手工技法,更是一种文化。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忽视了它存在的意义。我想通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更多的人读懂中国的历史文明,看到中国的细节之美,让绳结文化得以传承。”孙静说。(记者胡月达 记者李铎)

 
责任编辑:蔡 玲玲
文明秦皇岛在线版权所有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